自2018年VAR(视频助理裁判)在世界杯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以来,这项技术已迅速普及至全球主要足球赛事,尤其是欧洲五大联赛。在2023-2024赛季,VAR被频繁调用,尤其在越位、点球、红牌、手球等关键判罚上起到决定性作用。然而,这项初衷为“减少误判”的技术,似乎并未完全消除争议,甚至在不少场合成为球迷和教练质疑的焦点。
据数据统计,2023-24赛季至今,英超共调用VAR 196次,最终改判或确认结果中的69%为进球、17%为点球、8%为红牌、6%为手球纠纷。其中最具争议的一场是曼联对阵布莱顿一役,VAR三次介入,最终导致一粒进球被取消、一粒点球改判,引发双方球迷强烈反应。
VAR在意甲与德甲的使用频率略低于英超,但其判罚改变的比例更高。在意甲,本赛季前25轮共调用VAR 132次,其中成功纠正误判率达到74%,体现出较高准确性。而德甲则在红牌判罚中最依赖VAR,相关改判比率高达39%,显现出其在危险动作识别中的重要作用。
然而问题也很突出。首先是VAR介入标准缺乏一致性。即便在同一联赛中,不同场次对手球的解释可能截然不同。例如在西甲第22轮,皇马球员阿拉巴在禁区内明显手球被忽略,而随后巴萨球员类似动作却被判罚,引发媒体质疑VAR执行“口径不一”。
其次是判罚时间对比赛节奏的影响。VAR介入平均耗时为85秒,部分场次甚至超过3分钟,导致比赛节奏中断、球员心态波动。例如在法甲马赛对里尔一役中,一次VAR介入足足等待172秒,观众与场上球员均表现出强烈不满。
另一个争议点在于“主观判定”的灰色地带。尽管VAR以技术手段捕捉细节,但最终决定仍由主裁做出。在边缘判罚中,这种人为因素往往使得VAR沦为“辅助推锅”的工具,裁判仍难完全避免非议。
当然,VAR带来的正面作用也不能否认。据统计,五大联赛的误判率自VAR全面推广以来已降低41%。许多决定比赛走向的关键判罚因此得以纠正。例如2024年英超第19轮,VAR帮助取消了切尔西最后时刻的越位进球,为对手保住了一场平局。
总结而言,VAR技术在推进公平竞赛方面功不可没,但其执行的标准化、透明化与效率仍需进一步提升。足球作为情绪密度极高的竞技项目,任何技术介入都需在“公正”与“连贯”之间寻找平衡。未来的VAR发展,不仅要继续优化技术手段,更要建立一套国际统一的判罚操作机制,真正实现“让足球更纯粹”的目标。